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西藏七地市旅游投诉电话   西藏旅游在线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西藏旅游在线网自律公约   西藏重要电话簿

西藏民俗 » 青藏高原上的神秘生灵——秃鹫

青藏高原上的神秘生灵——秃鹫

西藏旅游在线网 2014-12-26 21:02发表
阅读次数 2529



青藏
高原上的神秘生灵——秃鹫

编辑:西藏旅游在线网 网址:http://www.tibetline.cn/

没有到达过青藏高原,或者没有亲眼目睹过秃鹫风姿的人是很难想象它的“尊容的”。它就像中国神话故事里传说的大鹏形象,“高大、凶悍、强壮”。

外形特征

体形大,全长约2750px,体重711kg,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m多长,0.6m宽。

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上体暗褐色,翼上覆羽亦为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胸前具绒羽,两侧具矛状长羽,胸、腹具淡色纵纹,尾下覆衬白色,覆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腊膜铝蓝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

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变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秃鹫脖子的基部长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

秃鹫形态特殊,可供观赏,其羽毛有较高经济价值。在牧区,秃鹫受到民间保护,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有人捕杀制作标本,做为一种畸形的时尚装饰,加上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较低,使本种群受到了一定破坏。

生活习性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秃鹫吃的大多是哺乳动物的尸体。哺乳动物在平原或草地上休息时,通常都聚集在一起。秃鹫掌握这一规律以后,就特别注意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动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便仔细观察对方的动静。如果对方纹丝不动、它就继续在空中盘旋察看。这种观察的时间很长,至少要两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就飞得低一点,从近距离察看对方的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睛是否在转动。倘若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秃鹫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这时候,它犹豫不决,既迫不及待想动手,又怕上当受骗遭暗算。它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秃鹫又走近了一些,它发出“咕喔”声,见对方毫无反应,就用嘴啄一下尸体,马上又跳了开去。这时,它再一次察看尸体。如果对方仍然没有动静,秃鹫便放下心来,一下子扑到尸体上狼吞虎咽起来。

有时候,秃鹫飞得很高,未必能发现地面上的动物尸体。其他食尸动物如乌鸦、豺和鬣狗等的活动,就可以为这种猛禽提供目标。如果发现它们正在撕食尸体,秃鹫会降低飞行高度,作进一步的侦察。假如确实发现了食物,它会迅速降落。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km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秃鹫在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平时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铅蓝色的。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脖子就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赶快跑开,千万不要靠拢。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了,它招架不住,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时,它的面部和脖子马上从红色变成了在白色。胜利者趾高气扬地夺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变得红艳如火了;失败者开始平静下来了,它逐渐恢复了原来的体色。根据这些体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知道秃鹫体力的强弱了。

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好在它找到了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这些大翅膀的鸟儿,在荒山野岭的上空悠闲地漫游着,用它们特有的感觉,捕捉着肉眼看不见的上升暖气流。它们依靠上升暖气流,舒舒服服地继续升高,以便向更远的地方飞去。

分布范围

秃鹫栖息范围较广,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草原均有分布,栖息于高山裸岩上,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冬季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地区的村庄、牧场、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白天活动常在高空悠闲地翱翔和滑翔,有时也进行低空飞行。翱翔和沿翔时两翅平伸,初级飞羽散开呈指状,翼端微向下垂。休息时多站于突出的岩石上,电线杆上或者树顶的枯枝上。不善于鸣叫。

葬文化

丧葬文化秃鹫是天葬的主体。是实施天葬的核心力量。

没有到达过青藏高原,或者没有亲眼目睹过秃鹫风姿的人是很难想象它的“尊容的”。它就像中国神话故事里传说的大鹏形象,“高大、凶悍、强壮”,只不过没有一翅万里的本事罢了。秃鹫是食肉禽类,成年秃鹫体重约三、四十公斤,身高六十多公分,身长近一米。当其展开翅膀时,两翼可达两米以上。秃鹫毛色以棕黑色为主,头部颈部只有微薄的绒毛,嘴大而尖锐,金钩状。它的食品结构以小动物和人尸为主。秃鹫中也有白色,但很稀少,大多都是灰青胸膛。在中国其他地区,有人把秃鹫别称为座山雕。

秃鹫与人类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如鹫胃、鹫粪、鹫翎等。鹫胃入药味甘、性温,能补益胃阳,帮助消化食物。而鹫粪烘入药则能温胃,消症暇。鹫翎呢?即能装饰帽子或马头,显出一派昂扬雄壮的气势。

藏民族不选择其他食肉动物,而为何独独“青睐”和“钟情”于秃鹫呢?其中有不少原故,他既有佛教故事中佛祖肤施老鹰的影响,也有自身对灵肉分割的追求,但秃鹫本身具有的功能却是个中最主要最根本最实质的原故。

在天葬之前,藏区曾经实行过高山风化、悬梁、穴藏等等,虽有消失骨骸方面的倾向,但毕竟留下骸骨和其它痕迹,不尽人意。人们在观察寻觅中,发现了秃鹫的特殊功能,首先是秃鹫的消化能力。

秃鹫不仅能生吞活剥各类动物的肉体,还能把骨头嚼咽一尽。高原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没有秃鹫的肠胃,就不要去咀嚼金丸银蛋。”可见秃鹫的胃功能有多厉害。另外,选择秃鹫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凶狠锐猛,钢胃硬肠,它还有一个其它猛禽恶兽无法比拟的长处,即对粪便的处理。不管吞食了什么食物,秃鹫它都不会留一星半迹残渣在地面上。它屙屎溺尿都在高高的天空,在数千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在翱翔之中。高原强劲的气流把它排泄的杂物风化得无影无踪,干干净净,不让一星渣子撒落地面。即使它自己死亡之时,也要腾空万里,拼命往高空飞去,一直朝着太阳上方飞去,直到太阳和气流把它的躯体消溶一尽,不留一点痕迹在世间。这一现象符合佛家的生死观。

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秃鹫的尸体,这使秃鹫本身具有了神奇魅力,蒙上了神秘色彩,产生了崇拜。

这就是藏人选择秃鹫的原因。经过佛教教义的演绎,有着朴素唯物意识的藏人更加崇尚灵魂,看淡肉体了。把肉体喂鹰,彻底寂灭,当作一种功德,看作灵魂转世的铺垫。有的甚至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秃鹫是比丘的化身,具有通神魔力。但根本上说来,灵肉分离理论灵魂转世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个藏人的生死观中。如果人死而肉体不消失,则亡魂还有可能依附于原来的肉体上,从而无法转世。这与亡者和亲属企盼的早日轮回的愿望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六道轮回的佛家理论。秃鹫不像其他鹰类,它从不吃活物,只吃死物,这又是藏人敬仰它、选择它的原故。还有一个被人重视的原因,即让身体回归世界四大元素之中的“风”中。让秃鹫来天葬,也象征着回归大自然的用意。(编辑:西藏旅游在线网 网址:http://www.tibetline.cn/)


目前共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您现在是匿名评论        登陆       注册
性别:

注册成为本站用户
便可任意更换头像
评价
当前心情
评论内容
  500字以内, 双击计算长度
 



点击表情图即可在内容中加入相应的表情 (一次最多限用10个):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相关热点推荐
工布节
切玛,藏族人民心中的吉
从藏族起名看藏地文化
西藏绘画史上最富影响的
藏族说唱形式
工布文化概述
女儿国:西藏丁青一妻多
藏地旅游十大禁忌
西藏“吉祥八宝”简介
旧西藏贵族严密婚俗中的
西藏地下沉睡着的罗刹魔
藏族最神秘的葬礼:树葬
帕雄热巴舞
惊险刺激的高原“斗牛节
珞巴族奇俗:用烤老鼠招
后藏的民间手工艺瑰宝
藏历年
八吉祥:普及西藏民间的
“卡布泽”——藏族的民
西藏墨脱一大怪:蛋壳串
西藏10大神秘之现象
西藏有个“酸奶节”
察瓦龙藏族民俗撷趣
西藏的各类风俗
波密竹编筐制作技艺
布达拉宫——藏文化最灿
藏族丧葬方式
波密曲艺“说白
西藏的下毒习俗
藏戏的服饰
波密波卓
藏族的六种传统丧葬方式
青藏高原上的神秘生灵—
热闹非凡的“仙女节”
西藏十大神秘现象
西藏服饰故事
五大金刚
西巴斗熊节
藏族风俗摘录
一妻多夫的西藏婚姻实录

散文小说 西藏奇闻轶事 西藏游记 西藏历史故事
马兴鹏作品集 感悟山南 藏传佛教发展之后弘期
散文诗歌 云中天堂:南迦巴瓦峰 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
林芝民间故事(景区篇) 灵魂信使 —— 秃鹫 喜马拉雅黄金面具之谜
林芝民间故事(人文篇) 去了西藏后的感悟 纳粹德国探访西藏秘史
西藏墨脱民间故事集 拿什么来纪念“西藏游”? 昌都战役之察隅战斗
其他民间故事 | 西藏古象雄文明的四大惊天谜团 杰钦修丹事件
查看更多西藏文艺 查看更多西藏游记 查看更多西藏历史

 ※※※※※※※※※※※※※※※※※※※※※※※※※※※※※※※※※※※※※※※※※※※※※※

 

360搜索 小说阅读网 西藏政府网 西藏新闻网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信息中心 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凤凰网   中彩网 军事网 林芝政府网 新华网西藏频道

人民网西藏频道

中国西藏林芝网 阿里网 
百度   新浪 优酷 日喀则党政网 那曲新闻网   昌都旅游网 山南网 拉萨政府网 
  

免责申明

一、凡本网注明西藏旅游在线网http://www.tibetline.cn)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西藏旅游在线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和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西藏旅游在线网。如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西藏旅游在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三、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西藏旅游在线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894-5828306 电子邮箱:93878243@qq.com

※※※※※※※※※※※※※※※※※※※※※※※※※※※※※※※※※※※※※※※

 

欢迎您,您是本网站第 个访问者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Copyright © 2010-2015 www.tibetline.cn & www.tibet.ne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