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布文化概述
除工布外,墨脱、察隅、朗县、波密曾属不同的地区。墨脱属上珞瑜地区,即珞巴、门巴的主要聚居区。说是聚居其实是很分散并相互隔绝的。近一些的村寨隔江都能望着,但不花上好几天却是走不到一块的。上珞瑜一带的居民也是在吐蕃时迁居于此的,他们的祖先身份平贱,为避灾荒赋税或战火,迁得更远更偏僻而已。上珞瑜地区没有宽广的河谷和大片的土地,但这里的密林深沟里却有数不尽的动物,民风强悍朴实的珞巴和门巴人都是狩猎的好手。有“隐秘的莲花”之称的墨脱县除了大峡谷风光和珞巴、门巴村寨外,还有不少喇嘛庙和传说中的神山。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察隅县属察隅地区,现今该县仍有部分辖区被印度侵占,僜人大部分就居住在印占区,僜人大多从事农耕,和珞巴、门巴人一样,他们都保有独特鲜明的民族特征。曾经是波密王统治的波密地区,雪山冰川密林环绕,帕隆藏布河畔的扎木镇风景清新如洗。此外,朗县属于塔布地区,该县金东乡境内的列山古墓群,以其浩大的气势和奇特的构筑,堪称古墓群奇迹。
工布文化历史
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谷地培育出了林芝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林芝在吐蕃时称为工布地区,包括今林芝、工布江达及米林等县。最初它被普遍地认为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非流放与逃难者不往。但位于雅鲁藏布洒套和尼洋河谷(后者为雅江中游三大河谷之一)一带的工布地区却有着优越的农耕和居住条件,以及丰富的森林及铁矿资源。吐蕃早期,三个显赫的流亡者(止贡赞普的三个儿子)使工布等地进入了吐蕃历史。据后世文献所言,所谓塔布、工布、娘蒲等地还隐有吐蕃正统源泉之尊。体制完备而发达的庄园是工布地区典型的经济形式。如历史上荣耀的娘氏等家族,均有众多的农人、工匠与卫队为他们经营和守护着农庄与山林,并由此派生出大量的奢侈品、艺术品和宗教场所。其突出代表是藏东南最辉煌的林芝县布久乡喇嘛岭寺以及朗县列山古墓群遗址等。
工布舞
工布箭舞在林芝地区广为流传,林芝县米瑞乡是将“工布箭舞”体现较完善的一个乡。米瑞乡15至16岁以上可表演工布箭舞的人数就达543人。全乡共有19个村。村村都有自己的工布箭舞队,每逢重大节日和喜庆活动都要进行响箭比赛和箭舞表演。
工布箭舞起源于工布王阿杰吉布年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舞蹈和歌曲是从为比赛响箭的射手加油、助威、烘托气氛发展演变而来的。跳舞时,男右女左,排列在靶场两侧,轮到本村箭手比赛时,他们齐声歌唱起箭歌,并伴以强劲的工布舞蹈,助威鼓劲,把节日的气氛和竞赛情绪推向高潮。
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工布箭舞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体节目,在藏民族中得到了广泛流传。这种舞蹈也逐步搬上舞台,通过民间艺人和一代代艺术家们的编排、修改,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