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西藏七地市旅游投诉电话   西藏旅游在线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西藏旅游在线网自律公约   西藏重要电话簿

西藏民俗 » 从藏族起名看藏地文化

从藏族起名看藏地文化

西藏林芝旅游在线网 2011-06-22 16:33发表
阅读次数 1909


 

从藏族起名看藏地文化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文良安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每一个人出生便有属于自己的姓名,看上去似乎是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天天说话,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自己和他人的姓名。数万年来,人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因地域、民族、宗教或其它种种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而最初大都互相隔离各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隔离状态逐渐打破,不同文化进行接触,发生碰撞,相互吸取有益成分而更趋色彩。但是,藏族姓名中语言与地域变化相对较慢,至今仍保留着传统藏族文化的某些本来面目。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藏族过去是基本全民信教的一个民族,最早信仰的是原始的苯教,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藏区,在与苯教的斗争、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几乎是全民信奉的藏传佛教。在外来文化中,对藏族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佛教文化,不但涉及哲学、宗教、语言、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方面,而且对藏族人名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古代藏语称姓氏为“锐”、“日”。“锐”为骨血,“日”为族系,合之为姓,是家族系统的称号。藏族祖先有4姓氏、6姓氏、18姓氏等之说。这些氏族后来与其他部落融合,相继派生出诸多姓氏。这些姓氏仅仅表明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社会地位的不同。相传古代藏族姓氏不下百余种,其中琼、朱、勒、噶、洛等为最具代表的单姓;格星、基麦、吾曲、基角、嘎娃等即为常见的复姓。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藏族姓氏冠在名前,如戈乌•却吉嘉措,觉•西饶多吉,基角•达瓦威色等,间隔号前面的音节为姓,后面为名字。姓名中间加写间隔号,一般使用于汉文翻译中,藏文中不用间隔号。这说明古代藏族有表示自己血缘关系的姓氏。今天,有些藏族农牧民群众还保留着姓氏由来的手抄本,他们把它当作家谱一样神圣地供奉在家中的神龛内。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藏传佛教鼎盛时期,西藏各地的宗教上层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教派、完善体系,增强各教派的势力并与世俗权贵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由此,藏族姓名的构成开始复杂化,出现了以贵族家族名称、部落首领、巨商、头人、大户的家族名、寺庙、喇嘛、活佛的封号、尊号等为姓的情况。类姓名的组成,一般为古代姓氏或官职名加上家族名加上本名,如噶伦东赞宇松、娘罗益西旋努、戈乌尕居却吉益西等,其中的“噶”、“娘”、“戈乌”是古代家族改错,而“伦”意为大臣,“罗”意为译师,“尕居”是指藏传佛教的佛学院必修的五部经典及其释本已经初通的学位名称,后面的附加是本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佛教文化。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大约从元代起,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大喇嘛、大活佛、地方上的土官等均有元、明、清各帝王朝廷封赠的封号、尊号,而且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对帝王的崇拜,常常把封号、尊号置于本名前,原来的姓氏反而不用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用姓氏。只用家族名和本名的习俗,虽然有些户籍注册、著书立说署名时用姓,但由于藏族的名字字数过多,再加上姓氏,称呼时很不方便,所以经常只呼名,不称姓。由此可见,藏族同胞今天重名不重姓,虽知有其姓而不常用是有历史渊源的。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藏族对小孩命名的含义没有特别的限定,更没有平民百姓与贵族乳名的区别。只要择定吉日,父母把小孩抱到喇嘛或活佛的座前请求给孩子命名。取名者根据孩子的性别,男孩多取象征权力、勇猛和具有阳刚之气的名字,女孩取名则多含有美丽温柔之意。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其名字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通常都有取名者所系教派的创始人或此教派继承者名字的一部分。如果取名者信奉苯教,则所赐名多含“雍仲”,噶举派则多赐“噶玛”,宁玛派多赐“白玛”,萨迦派为“贡噶”,格鲁派则多为“格桑”等。透过这样的取名可以看到,取名者通过这样的名字命名表达了自己对上师的无限敬仰。这类名字有4个字以上的,后加成分有自然界物体的,有祝愿平安吉祥的、有寄托荣耀的,内容繁多,不一而足。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少数父母在孩子还未出生前,就已经请喇嘛、活佛给孩子取好了名字,由取名者按一定格式,用正楷字写在纸条上,卷成卷用护线系挂在母亲身上,而且绝不向任何人公开,直到婴儿出生后才拆开,始知其名字。不过,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一般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另外一种方式是由年长的近亲或村中有威望的人取名,他们可按孩子出生的时间命名,如“米玛”(星期二)、“次居”(初十)等;或以自然界物体取名,如“达瓦”(月亮)、“梅朵”(花)、“僧格”(狮子)等;有愿寄托荣耀的,如“次仁”(长寿)、“齐美”(无死)等;有父母之邦使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寿,故意把孩子名字取得很贱的,如“其加”(狗屎)、“其珠”(小狗儿)、“流娃”(牛粪)等,有祈求下次生男孩的如“布赤”“布珍”(招弟)等。无论是哪种方式取名,除因多病或与附近死人重名外,普通人一般不更换自己的名字。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藏族还有一生取数名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随其年龄、生活的改变而变化,而是由其身份的变化引起,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僧尼中,藏传佛教对僧尼有严格的戒律,如果一个人出家,不管其年龄多大,必须经寺院活佛、经师剃度、授出家戒并重新取名,这个名字就是僧名,通称法名,原来的乳名也就不再使用了。另外,僧人还有在显乘中受戒、传经和讲经时上师赐戒名;在密乘中灌顶、讲授密法和传授密决时上师赐密讳,学习声明时师尊赐声的名等习俗,为此藏传僧尼常常有多种名号。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藏族人名的意义包括多方面,内涵也十分丰富其主要还是佛教文化。佛教未传入藏区以前多为一人一名,内容古朴简明。佛教传入后尤其是后弘期以来人们的名字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大多浸染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并逐渐形成由僧人取名的例规。名字的内涵有借取菩萨名如绛央,本尊名如羌多,护法名如项布,仙女名如卓玛和佛经名如多德,他们代表佛的智慧、慈悲、能力、佛法等;有弘扬佛教术语名的,如土登尼玛(意为佛法太阳)、丹巴达杰(弘扬佛教)、次称(持戒)、金巴(布施)、索巴(忍辱),追珠(精进)、桑登(禅定)、衮秋(三宝)、西饶(智慧)。三宝即佛家所说的佛法僧三宝,藏族群众普遍信仰佛教,所以三宝既是匿敬信皈依的对象,也被普遍作为赌咒发誓的口头语,意为请三宝做证。所以,藏族人名的内涵,不能忽视其极丰富的佛教文化色彩,这几乎成为民俗民风、民族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linzhitour.org/西藏林芝旅游在线http://www.linzhi.nev.cn


目前共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您现在是匿名评论        登陆       注册
性别:

注册成为本站用户
便可任意更换头像
评价
当前心情
评论内容
  500字以内, 双击计算长度
 



点击表情图即可在内容中加入相应的表情 (一次最多限用10个):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相关热点推荐
岗巴藏族婚俗实录
八吉祥:普及西藏民间的
别具特色的西藏乡村体育
藏戏的服饰
西藏墨脱一大怪:蛋壳串
藏族人为什么念诵六字真
藏族传统中的女性崇拜
藏族传统中的男性崇拜
波密波卓
藏族说唱形式
西藏十大神秘现象
西藏有个“酸奶节”
西藏“吉祥八宝”简介
察瓦龙藏族民俗撷趣
藏族丧葬方式
“卡布泽”——藏族的民
林芝地区重大节庆活动介
藏族丧葬方式
藏族婚宴十八说
从藏族起名看藏地文化
热闹非凡的“仙女节”
藏传佛教的色调之谜
珞巴族风俗文化简介
工布服饰介绍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对藏传佛教的简单了解
达大达颇夏卓
工布文化概述
五大金刚
西藏服饰故事
珞巴族奇俗:用烤老鼠招
藏族奇俗——用酒招魂
青藏高原上的神秘生灵—
林芝地区主要旅游节庆总
布达拉宫建筑趣闻
一妻多夫的西藏婚姻实录
藏历年
西巴斗熊节
门巴舅舅的权威
入藏旅游风俗禁忌

散文小说 西藏奇闻轶事 西藏游记 西藏历史故事
马兴鹏作品集 感悟山南 藏传佛教发展之后弘期
散文诗歌 云中天堂:南迦巴瓦峰 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
林芝民间故事(景区篇) 灵魂信使 —— 秃鹫 喜马拉雅黄金面具之谜
林芝民间故事(人文篇) 去了西藏后的感悟 纳粹德国探访西藏秘史
西藏墨脱民间故事集 拿什么来纪念“西藏游”? 昌都战役之察隅战斗
其他民间故事 | 西藏古象雄文明的四大惊天谜团 杰钦修丹事件
查看更多西藏文艺 查看更多西藏游记 查看更多西藏历史

 ※※※※※※※※※※※※※※※※※※※※※※※※※※※※※※※※※※※※※※※※※※※※※※

 

360搜索 小说阅读网 西藏政府网 西藏新闻网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信息中心 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凤凰网   中彩网 军事网 林芝政府网 新华网西藏频道

人民网西藏频道

中国西藏林芝网 阿里网 
百度   新浪 优酷 日喀则党政网 那曲新闻网   昌都旅游网 山南网 拉萨政府网 
  

免责申明

一、凡本网注明西藏旅游在线网http://www.tibetline.cn)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西藏旅游在线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和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西藏旅游在线网。如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西藏旅游在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三、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西藏旅游在线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894-5828306 电子邮箱:93878243@qq.com

※※※※※※※※※※※※※※※※※※※※※※※※※※※※※※※※※※※※※※※

 

欢迎您,您是本网站第 个访问者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Copyright © 2010-2015 www.tibetline.cn & www.tibet.ne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