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西藏七地市旅游投诉电话   西藏旅游在线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西藏旅游在线网自律公约   西藏重要电话簿

西藏历史 » 西藏英雄抗击英国入侵实录!

西藏英雄抗击英国入侵实录!

西藏林芝旅游网 2011-05-17 12:10发表
阅读次数 2152



西藏英雄抗击英国鬼子入侵真实纪录!   转自:西藏林芝旅游网(www.linzhitour.net)



100年前的1904年,英国将殖民的战火燃向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西藏的祥和宁静由此被打破,一场实力悬殊的惨烈战争,开始在“世界屋脊”上展开。西藏民众的无畏与殊死抗争,大清王朝的破败与懦弱忍让,已深深烙入中国近代历史血与火的篇章之中。那慷慨与屈辱交织的一刻,多少年后,人们都没有理由忘却。

■窃取情报
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这个最初以通商、贸易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机构,后来演变成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之后,开始向中国西藏渗透。
第一个进入西藏的英国官员,是东印度公司秘书波格尔。入藏借口是,英国侵略不丹时,班禅六世曾经调停过,因此派人前去道谢。1774年11月,28岁的波格尔带着随从,经不丹入藏。
波格尔入藏时,西藏地区最高统治者是清王朝册封的宗教领袖―――达赖、班禅,以及清政府的驻藏大臣。经过5个月跋涉,波格尔终于来到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六世班禅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套藏族服装。
波格尔随后向班禅提出想去拉萨,遭到拒绝。波格尔入藏前,首任英印总督哈斯廷斯就指令他尽可能利用班禅的影响力为英国在拉萨建立一家商业机构,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1775年4月,波格尔踏上归途。5年后,波格尔因心脏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去世。
波格尔带回的情报使东印度公司了解到,在中国西藏南部边境的几条峡谷中,有10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仍然畅通。亚东峡谷成为最早被英国人盯上的通往西藏的通道,为连接这条古老通道,英国加紧在印度修建铁路。
历任英印总督都收买“探险者”为他们提供西藏地区的情报。所谓“探险者”霍尔德希说:“西藏很多财富都在这里,所谓财富并不只是某些原始粗野的艺术,而主要是无穷的矿产和羊毛。”
给英国提供了更为重要情报的是被称作“班智达”的人。这些在西藏周遍生活的印度土著居民,在英国秘密间谍机构受训后被派往西藏,用伪装的工具进行测绘。经过一次次测量,英国人完善了他们手中惟一的康熙年间的西藏地图。这样繁复而长期的窥探,肯定不仅仅是为了通商。

■烽烟四起
1882年,英国由于经济危机,开始感到囊中羞涩。英国《泰晤士报》鼓噪:“我们坚决要求进入西藏,那儿有一个广大市场在等待着我们。
很久以来,与中国毗邻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后与中国封建王朝结成宗藩关系,作为宗主国的中国,一直向藩属国提供着强有力的军事保障,那些藩属国自然形成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道防线。
从19 世纪开始,西藏周边的国家烽烟四起。英属印度连连发动对尼泊尔、缅甸、拉达克、不丹和锡金的战争。这些中国的宗藩成员国在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惟一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军事支援上。但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已无力向藩属国提供军事援助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关系开始破裂。
到了19世纪70年代,毗邻西藏的中国外藩全部被纳入了英国势力范围,英国在战略上已形成对西藏的包围态势。
西藏地方政府在承受着外来威胁的同时,对清政府的军事实力感到失望,但他们仍坚决地抵制着外国人进入西藏。

■《烟台条约》
当时的英军还不敢贸然闯入西藏,他们等待着进藏的借口。
1884 年,英国一支200多人的武装“探路队”由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带领,从缅甸强行侵入中国云南,在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后,马嘉理被杀。英国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在条约中,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条约还规定,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
消息传来,西藏地方政府上书中央政府:“凡是英人通商游历所在,将来即为英国之地”。英国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西藏地方政府的警觉。
《烟台条约》签订不久,由英印政府财务秘书马科蕾率领的英国政府所谓“商务代表团”,在300名卫队的护送下来到了西藏边境。这个代表团中没有一个商人或商务官员,有的只是测量人员、绘图人员等专业人士。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自然遭到了西藏地方的抵制。
西藏地方政府以这个异教人组成的使团将对西藏的宗教构成威胁为由拒绝他们入境。不久,入藏不成的马科蕾在国内政客的指责声中,病死在锡金。

■打开大门
与此同时,英国人侵占西藏大片草场,西藏地方政府于1886年在隆吐山建立哨卡。英国立即向清政府提出抗议,指责中方“越境设防”。
西藏地方政府对此进行驳斥:根据乾隆五十九年设立的界碑,热纳宗和隆吐都是中国领地。
1888年3月,3000名英兵出现在隆吐山,藏军火速增援。就在两军对峙时,清政府竟下令撤军。驻藏大臣文硕反对撤军,要求清中央政府支援西藏的抗英斗争,并向前线发出坚决抗英的命令。清政府对此惊恐万分,急令升泰接替文硕。
1888年3月20日,2000多名英军突然向藏军阵地发起进攻,藏军简陋的枪支难敌英军重型火炮,隆吐山失守。藏军退守亚东仁进岗,西藏地方政府继续调兵增援。
驻藏大臣升泰赶到,下令撤兵,文硕后来被李鸿章革职。当时,不丹国王派来1700人组成的军队,表示愿与中国共同抗英,却被一心求和的升泰遣回。
英军占领热纳宗后,锡金国王朵朗杰被英军囚禁。1890年2月,升泰与英印总督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西藏与锡金的边界。条约使锡金完全脱离中国,并将中国西藏的热纳宗和岗巴宗等战略要地和广阔的牧场划出中国版图。
亚东峡谷是西藏防范外敌的第一条防线。1893年12月,中英双方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亚东被开为商埠。1894年5月1日,亚东正式开关。坚守了一个多世纪的西藏,大门终于被英国入侵者打开。

■策划侵略
开关10年间,印藏贸易总额增加了240%,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材料被易货成轻工业制品,当时一驮珍贵的西藏羊毛的利润只有一尺布料的钱,这种不平等交易直接导致了西藏的白银外流,物价上涨。
然而,这仍无法满足掠夺者的贪婪。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王朝滑向彻底崩溃的边缘。沙皇俄国也显示出向西藏渗透的野心,这是英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英国不久就在中国西藏岗巴宗与锡金的边界处挑起争端。1902年,英国称驻守西藏岗巴宗的藏军是越界驻防,派军队闯入这一地区,驱逐世代在此居住的藏民。在没有中国政府官员参与的情况下,英军擅自划定西藏与锡金的边界。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随后,英属印度总督乔治?寇松多次致信十三世达赖喇嘛,希望与他单独对话,都遭到严辞拒绝。寇松表示:“这真是世界上最稀奇古怪、不可理解的事情,在离我们边境只有200英里的地方,竟然有一伙赤手空拳的和尚敢于长期蔑视我们。”

(西藏僧侣)
1903年秋,寇松向英政府发了一份电报:“西藏人在边界攻击尼泊尔的牦牛,并带了不少头回西藏,这是极具敌意的行为。”心领神会的英国务大臣回复:“就西藏人目前的举动看,陛下和政府认为不可能不采取行动了。”

■英军入侵
1903年秋,一支近万人的英国武装使团集结在中国与锡金的边境。英国武装使团政治专员荣赫鹏率大部队翻过则里拉山口,向亚东峡谷挺进。
驻藏大臣裕钢迅速把英军入侵的消息通知西藏地方政府。十三世达赖号召“全藏僧侣人民不惜重大牺牲,誓与佛教大敌英国侵略军决一死战。”
裕钢火速起草给清政府的奏文。送信卫兵因冻伤失去双腿,从他开始,近两个月的快马加鞭传递着一个消息:英人入侵!奏文表示:“西藏已是用兵御侮之志牢不可破。”
闯过中国海关后,英军征用近2万头耗牛、马匹运送给养,进入气候恶劣的帕里地区。帕里海拔4360米,有着“世界最高城镇”之称,当时的帕里宗政府就建在这里。但由于多年没有战争,这块要地竟无军队设防。
帕里镇牧民已将牲畜转移,断绝了给养的入侵者滞留在这里。就在1903年的圣诞夜,这里发生了一件让地质学家困惑的事:自古干旱缺水的帕里,当晚宗山城堡周边突然溢出水来,英军营地一片沼泽。当地百姓认为,是绰莫拉日山神给他们的报应。
正当藏军修筑工事,准备与入侵者决一死战时,裕钢等到了光绪的回音:“切勿动手,等驻藏大臣与英方议和。”光绪提到的驻藏大臣,是前去接替裕钢的有泰,升泰的弟弟。
一场暴风雪突至,气温急剧下降,英军上校麦克唐纳反对继续前进,荣赫鹏则不同意撤退。于是两人兵分两路,麦克唐纳率一路人马返回亚东,荣赫鹏则留在了堆纳。严寒中,11名印度锡克族士兵被冻伤后患肺炎死去。
英军滞留堆纳期间,十三世达赖敦促加快制造枪支。然而,赶制出的枪支并不能替换下所有大刀长矛,因为数量太少了。

■血腥杀戮
1904年3月31日,从严寒中苏醒的英军推进到曲米新郭。
藏军的前线指挥拉丁色、朗赛林将军前去谈判。然而就在谈判时,阴险的英军悄悄包围了藏军阵地。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英军突然向藏军猛烈开火,700余名藏族士兵被杀害。拉丁色、朗赛林将军和帕里地区的官员切波克,也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屠杀的制造者荣赫鹏毫无人性地写下:“和屠宰牲畜没有什么两样,这些可怜的家伙全部被困在离我们的枪支仅数码的地方。”
传说牺牲的藏军遗体都被英军抛掷于深不见底的“堆姿”泉水中。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泉眼在什么地方,人们只说那是被鲜血染红的河。
1904年入侵西藏的近万名英国军队,至今仍被他们的后代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外交使团",然而这个罪恶的"外交使团"却在中国西藏大开杀戒。
曲米新郭惨案和江孜浩劫,使与世无争性情温和的藏族人民愤怒了!

■罪恶劫掠
江孜地区,历来被看作是通往拉萨的大门。江孜宗山城堡,从元代起就是一个标志。荣赫鹏认为,占领江孜宗山,就等于拿到了开启拉萨大门的钥匙。当英军向城堡发动进攻时才发现,城堡内根本没有藏军。
英国入侵者听说西藏寺庙里都是金子、银子和宝石。这对贪婪的英军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短短几天,江孜所有寺院都被英军洗劫一空。
白居寺建于1427年,寺内供奉着一尊8米高的鎏金铜像。英国人认为鎏金佛像是纯金制造,费尽力气凿下一块,等运到印度后才发现是铜质的。在今天的白居寺内,我们还可以看到英军暴行留下的痕迹。
英军在抢劫紫金寺时遭到僧人顽强抵抗,几十名英军士兵被杀。荣赫鹏得知消息后,气急败坏地下令开炮。寺内40多米高的佛经大殿和近60个佛殿全部坍塌,僧人全部战死。
英军大肆抢劫的财富,"用400头骡子才能运走,里面包括罕见的宗教经典、神像,还有很多器皿。"

■贡布勇士
面对英军暴行,藏族人民愤怒了!西藏地方政府彻底摒弃了和平解决的幻想,大规模征兵活动在西藏展开。
第一支赶到江孜的援兵是林芝地区的贡布兵,他们占领了位于江孜与亚东通道上的南尼寺,切断了英军给养线。麦克唐纳急忙增援江孜,在南尼寺遭到贡布兵顽强阻截。
现在的南尼寺珍藏着一把贡布刀"梅朵",刀的主人名叫阿达尼玛扎巴,他和弟弟率领贡布民团在南尼寺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战斗中,英军炮兵指挥官扎聂萨海连人带枪被"梅朵"劈成两半,15名英兵被砍死。英军医生感慨:"西藏人的英勇举世无双。"
与此同时,1500名来自日喀则的民兵占领了江孜宗山,来自那曲、林芝的援兵夺回江洛林卡附近被占领的村庄。
1904年5月4日黎明,800多名藏军向江洛林卡英军营地发起攻击。由于藏军不惯偷袭,喊声将睡梦中的英军惊醒。清醒后的英军用机枪反击,藏兵死伤达二三百人,最后撤退。而另一处炮兵营地,几十名英兵一夜之间全部被杀死。
西藏军民的抗争使英军陷入草木皆兵的恐惧之中。

■江孜血战
英国援军付出极大代价,才拿下宗山周围12个藏军据点。江孜宗山,成为阻止英军进军拉萨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宗山城堡坚固的防御工事,荣赫鹏又从印度调来4000多名援军、8门大炮以及大量穿甲炮弹。
1904年7月5日至7月6日,英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7次攻击,都被藏军猛烈的火力击溃,英军主力遭到重创。遗憾的是,宗山东南藏军最重要的火力点被英军炮火摧毁了。
7月7日,经过3天抵抗,守卫藏军弹尽粮绝。当地百姓背着给养往城堡里运,英兵发现后,开始向百姓开枪。白居寺僧人通过宗山背面的悬崖给藏军送去弹药。然而,这条惟一的给养线,不久也被英军用机枪封锁。
1904年7月7日,英军重型火炮将宗山东面的山墙炸开。在最紧要关头,一名藏兵不慎引起弹药库爆炸,很多藏军士兵伤亡。
7月7日,江孜宗山最终失陷,抗击到最后的500多名藏兵全部跳崖牺牲。

■拉萨失陷
1904年,藏军在距拉萨68公里的曲水,进行了最后抵抗。
曲水的雅鲁藏布江渡口是英军的必经之路。在这里,藏军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英军到达渡口前,藏军不知为何,没把渡河的两条木船挪到南岸。7月31日,英军乘渡船闯过了拉萨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由于前线藏军大多战死,当时的拉萨已没有抵抗力量了。拉萨百姓平静地等待着灾难到来。1904年8月3日,英军占领了拉萨。
英随军记者坎德勒在当天发给伦敦的电报中写着:"西藏人在欢迎我们。"但他错了,百姓们无奈地站在路边给英军唾沫及拍手时,是藏族习俗中对见到恶事的一种表达。
荣赫鹏到拉萨后,急不可待地想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直接对话。但第一个来见他的,竟是清政府驻藏大臣有泰。而此时的十三世达赖,早已去向不明。
十三世达赖喇嘛十分清楚英国人的意图,他说,如果我在拉萨,他们会逼迫我签订条约。他决定离开拉萨前往北京,把西藏的事态禀报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当清政府收到有泰奏称十三世达赖"贻误兵机,擅离招地"的奏本后,竟将十三世达赖喇嘛革去名号。十三世达赖得知这一消息,途中改道去了蒙古。
十三世达赖的出逃,对荣赫鹏来说是个不祥的预兆。在途中就拟好的条约找谁签呢?与达赖直接对话,是英政府给他的政治任务。
气急败坏的荣赫鹏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抓到十三世达赖喇嘛。但他始终未能打探到达赖的去向,一个月后,他才得知十三世达赖已前往蒙古。

■仇视英军
在拉萨,英侵略军得到有泰的"热情款待"。他报给清政府用来犒劳英军士卒的支出总额是40000两白银,其中25000两流进他的私囊。后来,清政府得知有泰与入侵者称兄道弟后,撤消了他的职务。
而在拉萨百姓中,对侵略者的敌意渐渐显露出来。据说,英兵搭起帐篷驻扎时,有个僧人突然闯进去,用暗藏的刀将在帐篷里看书的英兵军医兼副指挥官砍倒。僧人被抓住后,第二天被英国人绞死了。
拉萨城内弥漫着憎恨。"他们多么仇视我们啊!"随军记者爱德蒙这样记录了他们的处境:"如果我们当中有人不慎落入他们手中,我深信他们肯定会将他碎尸万段的。"

■有泰卖国
就在英国人绞死行刺僧人当天,荣赫鹏收到有泰的一封信,信中称,达赖的印信在代理摄政王洛桑坚赞手中。荣赫鹏喜出望外,急令英军包围甘丹寺,逼洛桑坚赞用达赖的印信在协议上签字。
但协议内容必须提交西藏地方政府商定。荣赫鹏没想到,在重兵压城的情况下,西藏地方政府对条约草案逐一进行了驳斥,他们指出,英军才是侵略者,英国应向西藏地方赔偿,而不是西藏地方向英国赔偿。对于锡金和中国西藏边境问题,西藏地方政府坚持以乾隆五十九年规定的边界为准。
恼羞成怒的荣赫鹏派兵占领了布达拉宫两处山门。面对威胁,西藏地方被迫同意了英军的要求。

■"拉萨条约"
1904年9月7日,签订所谓"拉萨条约"这一天,在布达拉宫前后布满英军大炮,签约的大殿里则站满全副武装的英国士兵。
这个英国人单方制定的条约规定:西藏一切对外交往都必须经英政府批准;在中印边境的噶大克建立商埠;增开第二处商埠江孜。条约还规定赔付英军进藏所花费的750万卢比,限75年内缴清。在这之前,英军将占领战略要地春丕。
寇松授意荣赫鹏签约的核心,是要把西藏变成英属印度与沙俄之间的缓冲地,不让俄国南下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的统治。
英国内阁明白"拉萨条约"是一个非法条约,没有清政府的批准是毫无国际法依据的。他们发来电报,指令荣赫鹏在拉萨等待中国中央政府进行修约谈判,荣赫鹏却对电令置之不理。9月23日,荣赫鹏带英军离开拉萨,时间正好是他们进入拉萨的第7周。对于当地人来说,49天也正是大劫中魔鬼离开的日子。

■赔偿军费
1905年,清政府任命唐绍仪为全权代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在清政府坚持下,赔偿英国入侵西藏的军费减为250万卢比,分3年还清,之后英国从亚东撤军。
1908年初,清政府向英国支付了最后一张支票,英军开始从亚东撤军,但最终还是留下4个连兵力和12名警察。中英在同年签订的《修订藏印通商章程》,使留下的这些军队成为商埠卫队。
1908年,坚决抗英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奉旨入京。早在英军侵入西藏的第二年,慈禧太后就让光绪皇帝恢复了他的名号。年底,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后,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拉萨。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达赖在罗布林卡圆寂。
1940年9月7日,纳粹德国的轰炸机群对英国伦敦进行了大规模轰炸,77岁的荣赫鹏的家被炸毁,仅存的就是他从西藏带回去的一尊小佛像。
二战加剧了大英帝国的没落,英国渐渐失去了对殖民地控制的能力。1942年元旦,英国宣布同意印度独立。就在这一年,79岁的荣赫鹏在伦敦死去。他的棺木上放着那尊他从西藏带去的小佛像。当年,送他佛像的江称摄政对他说:"我们佛教徒注视这座佛像时,心中只想到和平。"

■西藏新生
1947年8月14日,印度宣布独立。
新中国和印度建交后,周恩来总理认为:"对于印度在中国西藏的关系的现状是英国过去侵略中国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对于这一切,新的印度政府是没有责任的。英国政府与旧中国政府缔结不平等条约而产生的特权,现在已不复存在。"
1954年4月,中国和印度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在同时互换的照会中规定:取消英国人用武力在西藏获得的所谓特权。
1957年6月,印度政府撤退在亚东、江孜的武装卫队,并把它在西藏经营的邮电企业及设备和12个驿站折价移交给中国。
  转自:西藏林芝旅游网(www.linzhitour.net)
100年过去了,在西藏,英国入侵的痕迹几乎已消失。但那段屈辱的历史与西藏地区人民正义无畏的抗争,我们没有理由忘记。

目前共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您现在是匿名评论        登陆       注册
性别:

注册成为本站用户
便可任意更换头像
评价
当前心情
评论内容
  500字以内, 双击计算长度
 



点击表情图即可在内容中加入相应的表情 (一次最多限用10个):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相关热点推荐
唐代征伐吐蕃名将王忠嗣
西藏南木林县“9.17
关于拉达克藏族你知道多
波密史料札记
孔子思想在吐蕃
藏卫虽遥,其地为中华民
英国强迫西藏签订的《拉
江达历史考
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形成
苯教的历史
毛泽东为何选择贺龙解决
林芝地区历史沿革
昌都战役之察隅战斗
杰钦修丹事件
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
“阿鲁纳恰尔邦”由来
八十多处历史遗迹佐证西
象雄与苯教:消逝的信仰
西藏名称来源
汉藏和亲与民族融合纪事
随温家宝抢救十世班禅
全世界四千余人成功登顶
金瓶掣签的由来及其意义
毛泽东特命的赴藏“钦差
百变藏疆与拉萨新时代
喜马拉雅黄金面具之谜
西藏历史简况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的蕃
吐蕃历代藏王世系表
十一世班禅活佛扎寺受戒
藏传佛教发展之后弘期
抗日救亡中的藏传佛教僧
周恩来印度三劝达赖回国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革命和
西藏历史概述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经
清朝名将——福康安对保
西藏拉萨3.14事件真
解放军藏区平叛艰苦岁月
邓小平和十世班禅

散文小说 西藏奇闻轶事 西藏游记 西藏历史故事
马兴鹏作品集 感悟山南 藏传佛教发展之后弘期
散文诗歌 云中天堂:南迦巴瓦峰 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
林芝民间故事(景区篇) 灵魂信使 —— 秃鹫 喜马拉雅黄金面具之谜
林芝民间故事(人文篇) 去了西藏后的感悟 纳粹德国探访西藏秘史
西藏墨脱民间故事集 拿什么来纪念“西藏游”? 昌都战役之察隅战斗
其他民间故事 | 西藏古象雄文明的四大惊天谜团 杰钦修丹事件
查看更多西藏文艺 查看更多西藏游记 查看更多西藏历史

 ※※※※※※※※※※※※※※※※※※※※※※※※※※※※※※※※※※※※※※※※※※※※※※

 

360搜索 小说阅读网 西藏政府网 西藏新闻网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信息中心 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凤凰网   中彩网 军事网 林芝政府网 新华网西藏频道

人民网西藏频道

中国西藏林芝网 阿里网 
百度   新浪 优酷 日喀则党政网 那曲新闻网   昌都旅游网 山南网 拉萨政府网 
  

免责申明

一、凡本网注明西藏旅游在线网http://www.tibetline.cn)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西藏旅游在线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和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西藏旅游在线网。如有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西藏旅游在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三、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西藏旅游在线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894-5828306 电子邮箱:93878243@qq.com

※※※※※※※※※※※※※※※※※※※※※※※※※※※※※※※※※※※※※※※

 

欢迎您,您是本网站第 个访问者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Copyright © 2010-2015 www.tibetline.cn & www.tibet.nev.cn All Rights Reserved.